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详细内容
安徽推行法律援助“村村通”工程
来源:楚天律师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作者:法制日报
安徽推行法律援助“村村通”工程 1.7万个法援站点遍布城乡


  县区中心地区200平方米的接待大厅、乡村社区明亮的接待室和村头巷口醒目的法律援助告知牌,在安徽省滁州市,法律援助工作所表现出来的“高调”出乎人们的意料。

  7月16日,安徽部分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者和践行者聚首滁州,解剖以便民、利民、为民援助模式为代表的“滁州经验”。在此,安徽省司法厅宣布,通过滁州模式的辐射带动,今年以来,安徽推行的法律援助“村村通”工程进展迅速。目前,依托村(居)民委员会设立的法律援助联系点已达14960个,依托乡镇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511个,依托工会、妇联、共青团、老龄委、残联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82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与基层群众“离得近”、“喊得应”、“情况明”的优势凸显,法律援助最末端的“神经”被激活,法律援助案件出现成倍增长的态势,法律援助正在成为政府联系群众、赢得群众的重要载体。

 

政府出资在闹市设法援窗口


  如何让群众能便捷地获得法律援助服务?滁州的做法就是在村头巷口设置“法律援助公示牌”,在每个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培养10至20名“法援明白人”,指导和代理群众法律援助申办事项,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与法律援助工作站再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审批、办理,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可以足不出户。

  2011年以来,滁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各级法律援助窗口建设列为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要求市级达到300平方米、县级达到200平方米左右;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各级法律援助中心统一为本级司法行政部门二级机构,财政全额保障,事业编制,人员单独列编,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内设法律援助管理机构;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经费保障,按照各县市、区法律援助工作经费保障不得低于当地人口总数人均0.35元,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经费不低于全市总人口人均0.5元的标准。

  滁州法援工作的效应迅速引起关注,安徽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滁州模式,并在全省推行法律援助“村村通”工程,要求全省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全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或法律援助联系点。截至6月底,安徽省126个法律援助中心中已有119个设置专门的接待场所。

  目前,在滁州的带动下,安徽省合肥、淮南、马鞍山、蚌埠、宣城、巢湖等市的法律援助基层窗口建设也得到很大提高,形成安徽省法律援助工作整体提升的第一方阵。

 

信息化助法援办案成倍增长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506件,同比增长73.16%,受援人总数为17682人,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11004.36万元。安徽各地办理的法援案件均有大幅度增长,其中,池州市办理法援案件同比增长187%,合肥市增长172.56%,淮南市151.28%,巢湖市131.14%,蚌埠市118.10%,滁州市91.21%。

  增长的背后,不仅是因为便民、利民的法援窗口开到了老百姓身边,还得益于信息化的应用。走在全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前列的安徽省司法厅进一步加快了法律援助综合管理系统完善、优化步伐,不断提高系统应用的便捷性、规范性,深入推进系统关联应用。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综合管理平台进行了针对性修改,在业务流程梳理、特殊困难人群数据库建立、网络化异地协作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切实提高全员使用、全案录入、全流程应用的比例。

  据统计,今年以来,安徽省126个法律援助中心全部使用了综合管理系统。各市法律援助中心在综合管理系统中案件的录入率99.37%。宣城、巢湖、淮南、黄山、蚌埠、亳州、池州7个市的案件录入率达到了100%。

  安徽省司法厅重点推动的将法律援助工作列入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考核范围的“三个纳入”工作,得到不断推进。今年,滁州、池州、宿州等市已将法律援助工作首次纳入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亳州市、阜阳市已分别发文或列入规划;加上原先已纳入民生工程的马鞍山、铜陵、安庆3市,目前,安徽省已有一半的市落实了法律援助“三个纳入”。

  “2011年,安徽省司法厅先后制定出台了法律援助工作‘一市一策’和全省法律援助服务能力提升年考评验收标准等多项措施,以提升法律援助的整体水平。”孙建新说,今后将在不断扩大援助范围的基础上,变法律援助机构“在家”被动受理为“出门”主动为群众服务,多办案、办好案,为更多的困难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